序号 |
讲座题目 |
主讲人 |
单位、职称 |
讲座时间 |
1 |
秦汉都城与帝陵考古 |
徐龙国 |
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|
1月8日 |
2 |
有关唐前文献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|
刘跃进 |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《文学遗产》杂志主编 |
1月9日 |
3 |
报告文学的文学特性和现实意义 |
李炳银 |
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|
3月23日 |
4 |
口头传统概说—人类说话的历史和说话的艺术 |
朝戈金 |
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|
3月24日 |
5 |
文学艺术的翅膀与根 |
施 玮 |
著名诗人、作家 |
4月3日 |
6 |
本体、话语与方法——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些理解 |
林安梧 |
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|
4月3日 |
7 |
论重纽问题的新进展 |
竺家宁 |
苏州大学教授 |
4月4日 |
8 |
漫谈语言学研究方法 |
田小琳 |
香港岭南大学文学及翻译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 |
4月7日 |
9 |
缪斯与东朗:是什么使文学成为文学 |
徐新建 |
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、教授 |
4月20日 |
10 |
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|
关爱和 |
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、教授 |
4月23日 |
11 |
华文文学与汉语文学 |
朱寿桐 |
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 |
4月24日 |
12 |
汉字、汉语和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受容 |
堀 诚 |
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|
4月24日 |
13 |
从《典论·论文》讨论建安文学批评的发生 |
傅 刚 |
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
4月28日 |
14 |
民国历史语境与革命文学谱系重构 |
张武军 |
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
5月7日 |
15 |
字书的数字化整理 |
李国英 |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 |
5月13日 |
16 |
计算机辅助古籍版本校勘系统设计与实现 |
周晓文 |
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 副所长、教授 |
5月13日 |
17 |
高层次秘书的素养和前景 |
杨剑宇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|
5月14日 |
18 |
鸠摩罗什与丝绸之路文化传播 |
徐兆寿 |
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、教授 |
5月14日 |
19 |
西凉马文化与《国家坐骑》 |
李学辉 |
著名作家 |
5月15日 |
20 |
礼学与读书 |
王 锷 |
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|
5月27日 |
21 |
“解密”与“推手”——鲁迅小说的结构艺术 |
周维东 |
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|
5月28日 |
22 |
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 |
周庆生 |
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学研究室 主任、教授 |
6月6日 |
23 |
美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|
梁 霞 |
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|
6月23日 |
24 |
汉字的大传统原型 |
叶舒宪 |
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、研究生院教授 |
6月28日 |
25 |
从“文小姐”到“武将军”的跋涉之路——丁玲与陕北 |
王增如 |
原丁玲秘书、研究员 |
6月29日 |
26 |
丁玲与中国现代文学——以陕北十季的生活与写作为中心 |
王中忱 |
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|
6月29日 |
27 |
东晋兰亭雅集的幕后推手 |
张廷银 |
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|
9月7日 |
28 |
民国学术制度化建设的路向 |
沈卫威 |
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|
9月17日 |
29 |
智能化无人机技术及人的作用 |
黄长强 |
空军工程大学教授 |
9月18日 |
30 |
音变和义变的密切关系/位移和体貌:从“往”和“到”的分布看位置变化和体的关系 |
太田斋 柯理思 |
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教授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 |
9月18日 |
31 |
长篇小说的艺术问题 |
张梦阳 |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|
9月18日 |
32 |
从类型学的视角看汉语北方话目的构式“VP去”的发展 |
柯理思 |
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 |
9月19日 |
33 |
当代文学的陕西经验 |
白 烨 |
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|
9月22日 |
34 |
论晋方言语音研究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|
乔全生 |
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 山西大学教授 |
9月28日 |
35 |
民族文化混血及审美与文学创作 |
贾志刚 |
四川省作协散文专委会主任 |
9月28日 |
36 |
海外华文文学的传播及嬗变——新移民文学跨文化书写 |
吕 红 |
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 |
9月29日 |
37 |
散文诗创作与鉴赏 |
唐蔓琳 |
中国散文学会成都创作中心主任 |
9月30日 |
38 |
“学科”学的框架与实践领域 |
赵正阳 |
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|
10月18日 |
39 |
数字加密乌托邦及其反面 |
孙佳山 |
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、副研究员 |
10月18日 |
40 |
小说的锐谋与缓攻 |
文丽清 |
国家一级作家、《解放军文艺》副编审 文职副军级女作家 |
10月20日 |
41 |
唐诗细读与研究论题的提出——由仁华《杂言寄李白》的误读谈起 |
卢燕新 |
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|
10月20日 |
42 |
陶渊明诗《乞食》的场景还原解读 |
和 谈 |
新疆大学教授 |
10月21日 |
43 |
鲁迅与新文化运动——“鲁迅与现代中国”系列讲座之一 |
黄乔生 |
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、研究员 |
10月22日 |
44 |
晚明叶小鸾文学形象生成及相关思考 |
杜桂萍 |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|
10月24日 |
45 |
论语言的起源—传统语言起源观补正 |
张其昀 |
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|
10月30日 |
46 |
美学、艺术学的发展趋势 |
周 宪 |
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、人文社会科学高研院院长 |
11月4日 |
47 |
从“立人”到“相互主体性”:鲁迅思想的诞生——“鲁迅与现代中国”系列讲座之一 |
高远东 |
北京大学教授 |
11月7日 |
48 |
世界语言生活的特点与趋势——兼论语言生活研究的方法 |
赵蓉晖 |
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|
11月21日 |
49 |
全球治理视阈下的汉语国际教育:问题与对策 |
胡范铸 |
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|
11月22日 |
50 |
现代华人作家的文化中国情怀 |
沈庆利 |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|
11月26日 |
51 |
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片论 |
陈伟武 |
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|
11月27日 |
52 |
纪实与虚构:《幌马车之歌》的采访与写作 |
蓝博洲 |
台湾中央大学新锐文化工作坊教授 |
12月3日 |
53 |
从汉文佛典中“猴狲”之“狲”的语源谈起 |
董志翘 |
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|
12月8日 |
54 |
经典作家与小说技巧 |
杨争光 |
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国家一级编剧 |
12月19日 |
55 |
金元道教文学的总体风貌 |
吴光正 |
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|
12月21日 |
56 |
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/以文化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 |
齐勇峰 范玉刚 |
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|
12月23日 |
57 |
《礼记》与“内圣外王”之道 |
丁 鼎 |
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员教授 |
12月23日 |